煤气中毒也叫一氧化碳中毒。一氧化碳是一种对人体极其有害的含有很强毒性的气体。 中毒初期感觉头昏沉,随后有剧烈头痛、恶心呕吐,四肢无力、感觉迟钝,接着出现意识模糊、抽搐或昏迷。
一些轻并中毒的病人,可以设法自救。当你感到自己是煤气中毒时,应尽快打开门窗,吸入新鲜空气,并尽快脱离中毒环境。
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,一定要争分夺秒地抢救。要立即把病人搬到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,吸入新鲜空气。 有条件者立即吸氧。
如病人神志不清或昏迷,应急送医院抢救。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,以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而窒息。
如病人呼吸微弱或呼吸停止,可行口对口人工呼吸。心跳停止时,应立即做心脏按摩进行抢救。
让中毒者安静地休息,并注意保持身体温暖。
经常检查煤气橡皮管,如有老化或裂隙必须及时更换。每晚睡觉前应检查煤气开关。烧煤炉取暖的一定要安装通向室外的烟囱,并注意房间通气。
煤气中毒,即一氧化碳中毒。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。
煤气中毒多数发生在用煤球和煤饼取暖的家庭。主要原因是:①冬季用煤炉,室内未装通风设施。②煤炉使用时间较长,烟筒被灰渣堵塞。③煤炉密封不严漏气。④白天用炉做饭,晚上用炉取暖。⑤伸向屋外的部分未加防风帽,产生倒风。以上原因使包括儿童在内的家人易发生中毒。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约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力的200倍,而且一旦结合,很不易使它们分开。煤气中毒可在无声无息中置人于死地。
煤气轻度中毒者感到头晕、头痛、恶心呕吐、神志不清。重度中毒者,口唇呈樱桃红色,全身皮肤潮红,神志不清,甚至昏迷,呼吸短浅,四肢冰凉,甚至大小便失禁。
急救措施
立即把患儿搬到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。吸入新鲜空气,排出一氧化碳,但要注意保暖,最好将患儿用厚棉被包裹好。
症状轻的,可给些热浓茶,这样不但可抑制恶心,而且有助于减轻头痛。头痛者可给服去痛片或APC。一般1~2小时即可恢复。
症状严重的,恶心、呕吐不止,神志不清以致昏迷者,应及时送医院抢救,最好请救护站送到有高压氧仓设备的医院。如果拖延时问较长,昏迷的患儿可受到不可逆的大脑损伤。护送途中要尽可能清除患儿口中的呕吐物或痰液,将头偏向一侧,以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。
如果患儿呼吸不匀或微弱时,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进行抢救。
如果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,可在现场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,即使在送医院途中,也要坚持抢救。
煤气中毒发生的原因
下面几种情况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:生活用煤不装烟筒或风斗,或是装了烟筒但却堵塞、漏气,会使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增高;室内用炭火锅涮肉、烧烤用餐,而门窗紧闭通风不良,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;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;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,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;煤气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;自制土暖气取暖,虽与煤炉分室而居,但发生泄漏、倒风引起煤气中毒;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,管道中一氧化碳浓度为25%至30%,如果管道漏气、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,煤气大量溢出,可造成中毒。
煤气中毒的临床表现
轻度中毒会出现头痛头晕、心慌、恶心、呕吐症状,及时脱离中毒环境,吸入氧气或新鲜空气后会很快好转;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可加重,并有面色潮红、口唇呈樱红色、多汗、烦躁不安、逐渐昏迷;重度中毒病人神志不清,呼之不应,大小便失禁,四肢发凉,瞳孔散大,血压下降,呼吸微弱或停止,肢体僵硬或瘫软,心电图检查有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,经积极抢救侥幸存活者常遗留严重后遗症,如瘫痪、痴呆、抽风、精神不正常等等。
煤气中毒的救护措施
发现煤气中毒的病人后,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,并立即打开门窗,流通空气,使病人吸入新鲜空气,排出一氧化碳,但要注意身体保暖;症状轻的,可喝些热浓茶;患者应安静休息,避免活动后加重心、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;对有自主呼吸的患者,应充分给予氧气吸入;对昏迷不醒、皮肤苍白、青紫色的严重中毒者,应在通知急救中心后就地进行抢救,及时进行人工心肺复苏,即体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,其中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,若患者嘴里有异物,应先去除,有活动假牙的要取出,并将病人头偏向一侧,以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;争取尽早对患者进行高压氧舱治疗,以减少后遗症,即使是轻度、中度中毒,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。
煤气中毒的预防
必须合理的使用煤炉。公安机关每年都要处理大量煤气中毒事件,有经验的民警提醒说,居民在安装炉具(含土暖气)时,要检查炉具是否完好,如发现有破损、锈蚀、漏气等问题,要及时更换并修补;要检查烟道是否畅通,有无堵塞物;烟囱的出风口要安装弯头,出口不能朝北,以防因大风造成煤气倒灌;烟囱接口处要顺茬儿接牢(粗口朝下、细口朝上),严防漏气;屋内必须安装风斗,要经常检查风斗、烟道是否堵塞,做到及时清理;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检查炉火是否封好、炉盖是否盖严、风门是否打开。
另外,有煤气或液化气的家庭最好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,当周围出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,可以及早采取避险措施。 |